中华曹氏源流
曹姓,中文姓氏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国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6年排名第三十二。
曹姓在中国的来源主要有: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一支出自中亚昭武九姓的曹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东北一带)。一般认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来源,曹叔振铎亦被认为是曹姓始祖。
曹姓在川甘地区和中原比较兴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占全国人口0.59%,总人口约730余万。
历 代 曹 氏 先 祖
1
第1世 曹叔振铎
曹叔振铎,曹国国君 (公元前1100年。距今3200年)
2
第2世 脾 名恮,太伯,继任国君
3
第3世 平 名射,仲昌,继国君
4
4世 侯 宫伯,继国君
5
第5世 云 名良夫,孝伯,继国君
6
第6世 窿
7
第7世 玒 洛阳令
8
第8世 荭
9
第9世 王忽
10
第10世 毅
11
第11世 瑢 庐汗太守
12
第12世 魳 费邑令
13
第13世 山
14
第14世 徽
15
第15世 赤需
16
第16世 搏 安定太守
17
第17世 夹玉
18
第18世 马英 金城太守
19
第19世 王比
20
第20世 璘 析农守
21
第21世 王进
22
第22世 珉
23
第23世 皿耳 孔子弟子
24
第24世 鹏 临淄牧
25
第25世 珩 南阳令
26
第26世 晶
27
第27世 赤页
28
第28世 秋龟 成都令
29
第29世 遒
30
第30世 球
31
第31世 第1代 曹参 汉国相,平阳侯(前250年-前190年)
32
第32代 第2代 出 汉惠帝御史大夫(副丞相),继平阳侯
33
第33代 第3代 奇 右参军,继平阳侯(前180年-?)
34
第34代 第4代 时 继平阳侯(前150年-?)
35
第35代 第5代 爽 字仲达,大将军,(前110年-?)
36
第36代 第6代 密 名师孟,会嵇太守,(前80年-?)
37
第37代 第7代 政 (前50年-?)
38
第38代 第8代 曾 公元前10年-?
39
第39代 第9代 充 汉光帝侍中。公元20年-?
40
第40代 第10代 褒 侍中。公元40年--?
41
第41代 第11代 汔 公元60年-?
42
第42代 第12代 田 公元90年-?复居谯。
根据十一修家谱:“《曹氏大宗世系图》一直编录到谱成年代(公元220年),曹植(192年—232年)于魏太和年间为谱撰写《序言》。由于以后无谱可查,难分衡山始祖启宗的嫡祖,故,抄录到复居谯的十二世田。当然,定居谯的五世祖爽是无疑的”。
曹操,谯国人,汉相国参之后,魏太和年间(公元230年左右),谯郡曹氏族谱成,曹植为之序言,是曹氏发现的最早的谱牒。自此始,迁徙他乡的曹姓,无不在姓氏前冠以“谯国郡”,以示名门望族。这就是衡山曹姓“谯国堂”的由来。
衡山曹姓谯国堂,从3200年前至今,已有110多代,其中有27代无谱可查。
(1) 公元前1100年—公元100年,有谱可查。
(一世祖叔振铎----第42代田)
(2) 公元100年----公元874年,无谱可查。
(第42代田----第70代曹启宗)
(3) 公元874年----至今,有谱可查。
(第70代曹启宗----至今第110代)
70
第70代 第40代 第1代 曹启宗 874年-897年。.生:曹讶、曹谅、曹谦
追赠光禄大夫。殁于唐末朱温乱。
71
第71代 第41代 第2代 曹讶 唐大顺元年(890年-973年)寿84岁。生:璋、环
72
第72代 第42代 第3代 曹璋 号净庵。(919年-?)配郑,生:承纪、承结、承辉
配刘,生:承绎、承錧、承绮
73
第73代 第43代 第4代 曹承辉 子耀衡。(959年-1044年)寿86岁。生:廷诏、廷让、廷谊、廷瓒、廷谦、廷谏、廷谅、廷惗
宋兵部尚书。
第73代--至今的110代(启宗第42代),以下省略。《衡山曹氏谯国堂十一修家谱》共计77册里,有详细记录。公元100年----公元874年(第42代田----第70代曹启宗),无谱可查,成为遗憾。有待以后发现,寻找,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