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

  • 江阴繖墩曹氏续修宗谱序(三)

  • 曹氏之先出自周武王姬发受命封弟振铎于山东陶邱为曹国,子孙以国为氏世,以显仕于鲁者有沫,以勇力闻汉相国参。有碑述其世系出振铎食邑平阳,其后子孙分布皆祖相国,晋有征南司马摅光禄勋毗皆谯人;隋唐间有确与弟汾并列为将宜谱谍,始迁祖教夫公世居金陵;南唐末二世俦公避居平江常熟之梅李村,又徙江阴东城内后底泾遂占籍,六世瑛公由后底泾徙居申港之虞门,为虞门始迁祖传至十六世子英公;于元末徙居周庄繖墩,是为繖墩曹氏始迁祖开基立业,子孙繁衍,别徙他居,延绵炽昌,代有名宦显仕。古语曰:“家之谱,犹国之史,史不作,无以知代之圣哲。谱不叙,无以知一姓之英奇。”

    编史修志续家谱是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而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纸谱距今一千四百多年隋唐古墓中出土的家谱残片,刻版印刷家谱自宋朝流行至今,绵延一千余年。故族谱是国民精神财富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瑰宝。我六世祖直讲公于宋熙宁年间创修宗谱,厥功甚伟。我繖墩曹氏宗谱自康熙初创修,历乾隆、嘉庆、道光、民国已届五次续修。在历次修谱中,我们的祖先化相当,人力、物力、财力发挥自有智慧,记载列祖列宗世系脉络,反应我曹氏一脉之兴衰荣辱。

    以大量之文字,翔实之资料,确切之图表阐述我曹氏一脉之发展史,从中不难发现,自历代各个时期内曹氏子孙在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这一珍贵之文化遗产。可惜,在十年文革中被认为封建糟粕毁灭殆尽,幸有有识之士精心珍藏,才得以完整保存。时值国家开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人民生活富裕。为此,续修家谱势在眉睫,首先由江阴云亭前山公支后裔发起,继而云溪公、云亭公、信夫公、南山公支后裔连袂赞同公推祝芳任主修,组成续修编纂班子,着手进行工作越一年余告成。在续修过程中摒弃前谱中重男轻女封建迷信色彩对有女无子可以承接宗祧,养子、继子、赘子、赘夫一视同仁,剔除含有宗族观念的族规家训,增加曹门风采和当代人物春秋,以激励曹氏子孙为祖国的振兴建功立业。

    正平才疏学浅愧任总纂,笔不成文讹误之处在所难免,愿我曹氏贤者在今后续修中去芜存精谱写新的篇章。

     

                                                                              十九世孙正平谨志

                                                                             公元二零零零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