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

  • 江阴繖墩曹氏宗谱

  • 原文地址:江苏《江阴繖墩曹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 作者:思绥草堂

    【谱名】:江苏《江阴繖墩曹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书名】:据书衣题,版心、书名叶题繖墩曹氏宗谱
    【版本堂号】:民国三十八年铅印本(序及墓图为木刻)
    【册数】:二十册
    【修纂者】:曹之翰总纂、曹桐、曹文炳等分纂缮校
    【开本】:长29.2厘米、宽17.6厘米、厚16.5厘米
    【目录】:卷首序、续修列名、凡例;卷一世系总支图;卷二(第三册至十六册)世表分录;卷三、四祖像、荣哀、忠义、贞烈、节孝、祠校、祭田;卷五墓图;卷六传、行述、墓志、纪录、议大礼略、纪事;卷七文内集、文外集、诗内集、诗外集、领谱字号、红铅更正。
    【迁徙经过】:始祖子英,讳良知,一字子婴,元末避兵迁居周庄之繖墩。五世即为曹宏,字毅之,号方湖,山东道监察御史,著有《方湖诗集》行世。
    【排行】:略
    【历修年代】:清康熙十年创修、乾隆六年续修、嘉庆二十三年三修、道光二十九年四修、光绪二十六年五修、民国六年六修,此为七修。
    【赏析】:繖墩曹氏,比之同在江阴的虞门曹氏,显达者确实要多得多,其中最出名者有二:一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的曹毓瑛、二为经方大家的曹颖甫。

    曹毓瑛,字琢如。穆宗即位,诸大臣皆谴罢,乃命毓瑛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迁顺天府丞。同治元年,迁大理寺卿,授军机大臣。二年,擢工部侍郎,调兵部。三年,江南平,加头品顶戴,赐花翎,署兵部尚书。四年,擢左都御史,寻授兵部尚书。五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悫。《清史稿》说他“方端华、肃顺擅政,毓瑛独不附。及佐枢政,廉慎勿懈,每谓:‘军旅大事,患在信任不专,事权不一。古来良将,率以掣肘不能成功。’时以为名言云” 。

    曹颖甫是曹毓瑛二弟曹毓琇长孙,名家达,别号拙巢老人。主持上海慈善团体同仁辅元堂的医务,出入于门下者数百人。学生中以秦伯未、丁仲英、章次公、姜佐景、黄汉栋等为著名,时人有“曹派”之称。曹氏研究仲景学说,主张以“考验实用为主要”,他的《经方实验录》所反映的重视实证、重视实验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医学术界的一种思潮。抗战爆发,曹氏归里,惨遭日寇杀害。生平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以及门人整理的《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等。

    线装的古书,一般都是在版心的左下角标有叶码,翻一张为一叶,所以古人把页码称之为叶,“叶”虽通“页”,但与现在所说的页码是有所区别的,古书一叶为今之二页。在这部家谱中,虽然是线装,但页码已同现代的书籍相似,一叶二面,一左一右,各有页码,这也是这部家谱的特色之一。不过仔细想想也确是正常,修谱的这年,已是全国解放的一九四九年。在卷五的“祠校”最后一页有《来件》一篇,说:“现在解放军来,土改在即,如何处置,妥善办法还请族人公议是幸”,表露了全国解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无所适从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