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

  • 曹颖甫传略之五 —— 人生选择

  • 1902年,曹颖甫35岁,他终于在科举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举了。写到这里,你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上面不是说了吗,乡试三年一次,三三得九,1892年到1902年这是十年啊,你这不是忽悠吗?你可不知道,这两年,国家出大事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和光绪带着一班官员仓皇逃出,一路西奔,一直跑到西安才停下来。
    1901年的秋天就该乡试了。可是夏天,慈禧还和光绪呆在西安呢,国家飘零,有多少忧患需要老佛爷操心,乡试这个事只能先放一放了。

    1901年八月,清廷取得了列强的谅解,慈禧和光绪终于缓了口气,开始“下诏还都”,十月份到达开封,慈禧在开封决定,将原本应 在1901年举办的乡试推迟到1902年。

    二十世纪初的这几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着急剧变化的时代,曹颖甫的人生也进入了跌宕起伏时期。

    此期间,曹颖甫有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长途游历,先后到过湖南、山东等地。我想他这次走出书斋,看到国家积贫积弱,心里一定平添了许多凄凉。据曹颖甫的儿子回忆,这期间他“行笈中恒以方书自随,未尝一日暂废。”据记载,曹颖甫游历的最后一站是潍县。潍县是曹颖甫的一位偶像的老家,这位偶像是清代名医黄元御,他的《伤寒悬解》对曹颖甫影响很深。我可以想象,曹颖甫到潍县是怀着朝拜的心情来的。曹颖甫啊,你是否曾专程赶到黄元御的坟前,凭吊这位千古奇才?

    1904年曹颖甫的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他的父亲曹秉生去世。

    1905年发生了一件对科举考生不幸的事,清廷发布诏书,宣布今后不再举办科举考试。自隋代开始的科举考试走入了历史的坟墓。

    期盼自己入仕的父亲去世了,科举大门也关上了,曹颖甫的人生将何去何从?

    我想起有一句话,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了,坏事是还要继续找,好事是可以任意找,天下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求哟。曹颖甫就面临这种情况。

    他的选择很多啊。

    他有些祖上的家产,可以做做生意,搞搞企业,当个财主;他诗文水平都很高,可以舞文弄墨,写写畅销书,当个知名作家;他多了这么多年的书,可以继续研究国学,做做学问,将来混个院士;他画梅很有名,可以做个职业画家;想从政也可以啊,他有举人的身份,在江阴也是个名流,可以把握住政治动向,弄张党票,做个议员之类。他会选择什么呢?

    章太炎说过这么一句话:自来成大事业和大学问的人都有点神经病。声明一下,这个话是电视剧《辛亥革命》里的章太炎说的,他本身是否说过俺没有考证过。我们的曹颖甫同志就有点神经病,用现在的话说,他有点二。

    曹颖甫在认真地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很遗憾,很多现在被人追求的东西:挣大钱、出名、升官、买房、买车、出国旅游、二奶,都没进入他的考虑范围。他想到了苦难深重的国家,想到了无数个被疾病夺去的生命,他想起了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黄元御。

    他做了一个决定,这一生要来做一件事,要以医术来实现自己救世的理想。这一年,他37岁。

    如果今天,有一个37岁的人告诉你他想立志成为一个中医,你会把他送进精神病院。

    如果今天,有人告诉你他要用自己的一生来救世,你保准认为精神病院的门没有关严。

    曹颖甫不仅这么想,而且开始行动了。

    他放下了四书五经,拿起了《伤寒论》。现在读医书已不仅仅是嗜好,而且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