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甫的父亲希望他能好好读书,走科举的路子。但他不仅抓应试教育,也抓素质教育。研究曹颖甫的资料,可以发现他的青少年阶段不仅学习成绩好(八股文成绩优秀,顺利考上了秀才),还是个特长生,画画相当不错,可惜当时没有考级,不知道这个特长长到什么程度。除此之外,曹颖甫一直没有间断读医书。我想,能读这么长时间的医书,靠的不是坚持,应该是喜爱了。据说他的老师也懂中医,师徒两个人还经常在课余切磋交流一下。曹颖甫此时的中医水平如何呢?他日后回忆说,“能读医书,尚不善于治病”
不管怎样,曹颖甫像父亲期望的一样,主要精力是在走科举之路上。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曹颖甫父亲腹泻病愈过了九年,少年曹颖甫成了二十五岁的青年。
这一年是1892年,这年里有一件对读书人很很重要的事,就是乡试。我估计大部分朋友和我一样,对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不是很了解,我先给大家做个背景介绍吧。
乡试这个名字具有乡土气息,如果你以为它是科举的初级考试,那你就错了。乡试是秀才晋升举人的考试,秀才不算官,考中举人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所以这是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关键一考。也不是所有的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秀才们要先参加考试,在考试中成绩优秀的才可以获得乡试资格。乡试的资格很珍贵,因为乡试三年才有一次。每次乡试的时间和地点是固定的,时间是八月,地点是省城。因为是在秋天,所以乡试又叫秋闱。如果考试通过,就可以参加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的全国考试—-会试,这个考试又叫春闱。如果考中,就成为贡士了。贡士就可以接着参加殿试了,殿试得中就是进士了,当然殿试的第一名有个响亮的名字叫状元。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和层层的考试,25岁的曹颖甫现在已经具有了考举人的资格,下一个目标是这年的乡试。与和他同岁的蔡元培相比,我们主人公的动作有点慢了,蔡元培就在这年的春天考中了进士,已经进入翰林了。呵呵,我们的主人公现在还是秀才呢。和江南的千百读书人一样,曹颖甫对这年秋天的乡试充满了期待,目标:省城南京。
那年头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速路,读书人去参加科举考试也要费不少劲,漫漫赶考路就要靠一双脚,当然江南要好一些,可以坐船。为了能赶上秋天的考试,在这一年的夏季,曹颖甫跟随表哥陈尚白夫妇踏上了到南京赶考的水路。没想到这一路会令他终生难忘。数十年后曹颖甫胡子都白了的时候,回忆起这次赶考,彼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当时一路上表哥夫妇住在船的中舱,曹颖甫就住在船的前舱。天正值酷暑,骄阳似火,大家都热得不行了。船到了无锡,表哥跟曹颖甫说:“贤弟啊,这个天也太热了,我身上已经是一身臭汗。这里有个惠泉,我想和你嫂嫂去洗浴一下,就烦劳你在船上看守了。”曹颖甫说:“没问题。”
曹颖甫在船上守了五天这两口子才回来。这五天曹颖甫在船上天天热得汗流浃背,衣襟湿透,船上的饭又吃不惯,着实遭了不少罪,心情挺郁闷。又过了五天,船到了镇江,总算上岸了,刚到旅店住下曹颖甫就病倒了,发起了高烧。请来大夫看病,吃了几天药后病越来越重。此时的曹颖甫,已经起不了床,高烧、出汗还恶寒。
但考期不等人啊,十年寒窗岂可功亏一篑。无奈之下,朋友搀扶着曹颖甫连夜乘船赶赴南京,路上曹颖甫只觉得天昏地黑,不知人事。坚持着到了南京,被人搀扶着住进了堂子巷寓所,曹颖甫就再也起不来了。让他更感到沮丧的是,他发现小便竟然出血了,尿都是殷红色的。这天是八月初五,离进考场只有三天了,曹颖甫心里别提多么难过了。难道我的乡试就要这样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吗?
上文说到曹颖甫病重,眼看就不能参加乡试了。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他是曹颖甫的姻丈,姻丈这个称谓我估计应该是妻子的叔叔。姻丈也是来参加会试,比曹颖甫早到了两天,得知曹颖甫到了,来看他。这个姻丈的名字叫陈葆厚,巧的是他不仅是个读书人,还会医,我想说的是,他的医术确实不一般。
他给曹颖甫把了把脉,说:“贤侄,你不要担心,你的病很快就可以好了,但是经过反复发汗,身上的津液已经被消耗了。”说罢就亲自出去买药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不仅拿着药,还带着三大瓶荷叶露和十几个梨。他让曹颖甫先把荷叶露喝了,曹颖甫正口干的冒烟呢,一会就把三大瓶全喝的底朝天了,真过瘾啊。过了一会又渴了, 陈老先生早已料到,把已经洗好的梨递给他,说:“吃吧,想吃多少吃多少。”曹颖甫一会儿就把十几个梨全部消灭掉了。等药煎好后,曹颖甫喝了一大碗药,顿时感觉心里清朗,一阵倦意袭来,呼呼睡去。
一觉醒来,头已经不痛了。陈老先生说,你还没发汗呢,还要接着喝药。又一大碗药喝下,曹颖甫又倦然入睡。醒来后,感觉全身都开始出汗了,先小汗,再大汗,到后来身上的衣服、被褥全都湿了。陈老先生给他把身上的湿衣服换掉,曹颖甫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哎,病不知不觉没了。这个时候感觉肚子饿了,想喝一碗热粥。边上的人说,你姻丈早就嘱咐我们准备了。一口热粥入口,曹颖甫感觉太香了,一小碗喝了之后还嫌不够,又喝了两大碗才饱。
曹颖甫一觉睡到天亮,早上起来已经感觉身体完全好了,这天就是初七进考场的日子,一点也没有耽误进考场。当时乡试要靠九天,对考生的体力是个考验,曹颖甫九天考下来居然没有觉得累。
曹颖甫现在最佩服的人就是姻丈了,“姻丈,您的医术真是神了!”见到陈老先生后,曹颖甫禁不住连声赞叹。“快说说,您用的是什么仙丹妙药?”
陈老先生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贤侄,一共就两味药,一味是桂枝,一味是石膏。”
“花了多少钱?”曹颖甫问。
“我出去买药,正好遇到一家药店新开张,这两味药一共才花了六文钱。”言罢,哈哈大笑,受到他的感染,曹颖甫也不禁一起笑了。
姻丈告诉他,他这次治病用的《金匮要略》中的方子:白虎加桂枝汤,只不过是把原方进行了灵活运用而已。这段亲身经历使曹颖甫愈加相信经方了。
多年之后,曹颖甫把自己这段经历告诉了学生姜佐景,此时的姜佐景已经对《伤寒论》很有研究了。他听了之后对陈老先生的治疗钦佩不已,并在他后来写的一本书里对这次治疗进行了解说。
那么曹颖甫乡试考中了吗?让我先卖卖关子吧,这个问题先暂且不提,让我们换一个话题,跟着曹颖甫先生学学中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