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

  • 曹毓瑛轶事

  • (一)

    据江阴县志及曹氏宗谱载:曹毓瑛字琢如,生于清代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公元1813年),卒于同治五年三月(公元1866年),享年五十四岁。祖居周庄伞墩。道光十年中秀才,道光十七年被选为拔贡(由秀才中选出,每十二年选一次),期考中二等,任兵部七品小京官,迁主事,充军机处章京(办理文书的官员)。道光二十三年中举人,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父亡,七月母病死,在家守孝。咸丰五年六月,服阕(守孝期满),仍回京充军机处章京。同年十一月,升主事(正六品)。咸丰七年升员外郎(从五品),管理籍帐。咸丰九年升郎中(正五品),记名在御史处待补。咸丰十年二月,调任鸿胪寺少卿(专管朝廷礼仪的官。其时太平天国攻江南)。咸丰十一年,升顺天府丞(正四品),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任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八月、升大理寺卿(正三品),授军机大臣。同治二年正月,擢工部左侍郎(从二品)。同年二月,调兵部左侍郎。十月,御赐紫禁城骑马(荣誉衔)。同治三年正月,京察届期(旧制称京官考绩之时谓京察),复下部议叙(公元1864年六月,太平天国天京失陷,曾国荃拔金陵,清廷对官员大行封赏),赏头品顶戴,赐花翎,官至吏部右侍郎(从二品)。同年八月,署兵部尚书。同治四年二月,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均为从一品)。同年十一月,授兵部尚书(从一品)。任职五年,病卒北京。慈禧派惠郡王奕祥,带领侍卫十员,前往奠醊。御赏银二千两治丧,并加晋赠谥号“恭悫”,太子少保衔。其长子曹钟彝,钦赏员外郎,其余钧彝、锦彝、钰彝三子,皆分别赏给举人,由部带领引见,各封功名。曹毓瑛灵柩由京运回原籍安葬,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用示笃念。墓地在定山北湾。

    光绪十五年(1889年),慈禧御赐祭文,曰:“慈禧端佑康颐昭予庄诚(慈禧徽号)皇太后归政,以曹毓瑛前任军机大臣,夙夜在公,襄成郅治。垂帘听政之谟,赖搢笏宣勤之力。当归政礼成,萱闱之命,酬庸典重。……”慈禧又赐赠亲笔所书“砥砺廉隅”匾额一方,蓝底金字,上镌五爪双龙抢珠(珠系真金铸成),慈禧皇太后玉玺印章,悬挂伞墩曹氏宗祠正堂(十年文革动乱中被毁)。

    常熟翁同和(清朝咸丰年间状元,同治、光绪二帝的先生,官至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公、户三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自戊戌变法(1898年)失败,光绪帝被慈禧幽禁,翁被慈禧革职,告老还乡。有一年正月,翁慕伞墩名胜古迹,又值梅花盛开之时,带了家丁前来游赏。当走至曹氏宗祠正堂前庭院时,抬头一看,见“砥砺廉隅”慈禧亲赐匾额,吓得连忙退到院门外,重整衣帽,回至正堂前,向匾额行三跪九叩首君臣大礼,然后尽兴游赏而返。

    (二)

    咸丰十年(1860年),帝跸驻木兰(原热河省围场县,今承德县,为清帝每年秋狩猎处,筑有“避暑山庄”),随侍在侧的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等罔上揽权,不听命于慈禧。咸丰十一年,文宗帝病死在“避暑山庄”。当时满朝文武,自王公以下,大都是肃顺的亲信,权倾朝纲。

    曹毓瑛在军机处工作时间较长,“内娴掌故,外悉四方之政”,预料朝廷将有大变,忧心忡忡。又听得江南太平天国起义军节节胜利,清朝的江南大营(即向荣所辖部队)连吃败仗,太平军已占领苏、常一带。曹想到家乡必遭兵灾,悬念年老双亲存亡未卜,惴惴不安。

    一日,肃顺忽召见曹毓瑛说:“你能干大事吗?如能,我当提拔你做大官。……”曹听后心中踌躇不安,非常疑虑,不知肃顺的意图是什么,就答道:“现在南方‘贼’势猖獗(那时官方称太平军为‘贼’,太平军称清朝官兵为‘妖’),不知家乡如何?心里非常不安,卑职想回南方省亲,然后再来侍候爵爷。”肃顺见曹不肯依附自己,就冷笑一声,说:“好!你回南方去探亲吧,谅你也干不出大事业来。”说罢,就含怒而入内堂。曹见状,吓得面如土色。回到家中,自知得罪了肃顺,随时有杀身之祸,就决定回南方暂避。当时有个军机处的长班名赵和,平时与曹非常亲昵,看到曹的处境,就对曹说:“大人住在这里危险,依小人之见,不如去叩见两宫皇太后(即慈安、慈禧),告发肃顺等谋反情况,或者有些办法。”曹毓瑛听罢,觉得有道理,就乔装改扮,秘密去“避暑山庄”行宫。当时行宫形势是:“文宗显皇帝宾天,皇上冲龄践祚,端华等矫旨自为赞襄大臣与决机务。”两宫皇太后则奉咸丰丧事,居在“避暑山庄”。一日,传报曹毓瑛求见(约在慈禧密召奕欣之前的几日),两宫皇太后久未得到宫外消息,虽曹的官职不高,也就立即传谕召见。曹进宫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毕,说要请左右侍候人等回避,“……暴端华、肃顺等不法状,”密告肃顺等有谋反朝廷的企图。两宫听后,就和曹密谋如何对付,曹就在庭中荷花缸里的泥土上,用手指写上“回銮”二字。然后两宫即下旨召肃顺、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等八大臣到行宫议事,下旨“回銮”,行前密召侍卫大臣荣禄面授机宜,并嘱咐再三……,又命肃顺等护送咸丰灵柩在后缓缓而行。行至密云附近,肃顺等即被束手就擒,押解进京侯处。两宫皇后就与六岁的儿子“同治”迅速赶回北京,立即抱皇登基,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郑亲王端华、怡亲王栽垣、协办大学士肃顺皆伏诛,大臣与同事者皆获罪。”

    (三)

        在这次事变中,曹毓瑛为慈禧效力,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和重用。在同治帝即位头几年,连续升官,拜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赐最高荣誉衔“紫禁城骑马”,执掌天下兵权,在当时确是显赫一时。一天,慈禧召见曹毓瑛,商讨朝廷国事后,问起曹军机家乡山水名胜情况,曹说:“山有三十三座半,并有十大名山。……”慈禧问哪十座,曹即席赋五言诗二句:“君黄龙凤长,稷定桂(龟)花香。”即君山、黄山、盘龙山、凤凰山、长山、稷山、定山、乌龟山(桂)、花山、香山。描绘了江阴主要山名,且很得体,是绝妙之句,既对清王朝歌功颂德,尤其对慈禧恭维备至,故大受赞赏。曹趁机启奏太后,请求免去江阴所有山地的赋税。慈禧当时对曹毓瑛言听计从,当即准奏。故江阴于同治年间清丈土地、发由单,山地虽经清丈,但没有征收山地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