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公元前475-221年)八子繖既薨,开辟墓地,挖掘四周泥土堆成墓墩,取名繖墩。墩上有珊瑚院,故又名珊墩。四周低洼处即成湖,叫繖湖。繖湖环绕蟠踞,钟灵毓秀,衔远吞近,气象万千。湖水碧绿萦回,清澈如镜。宋绍兴(1331-1162)年间改为放生池。
繖墩,面积47亩,海拔20.25米,周长330米,墩西有穴,称“仙人洞”。洞旁有一石,形如兽,乃宋朝县丞苏蟠作放生池碑记。“仙人洞”深32米,高2.3米,宽1.4米。洞口刻有“珊瑚洞”斗大三字,为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吴都穆手书。“仙人洞”以黄石砌成,顶部用26块大黄石覆盖。洞底有照壁,壁后即吴王八子繖之棺椁。墩上原有珊瑚精舍院,始建于元,后毁于兵燹。
墩东有犀牛墩和白鹤亭景点,墩顶栽有国外松数十株。墩南有堤,两岸桃红柳绿,十分宜人。曹氏宗祠就座落于繖墩。
一、曹氏溯源。
我们伟大祖国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姓氏,它是民族的标志,种族的徽章和民族大家庭维系的力量。
曹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位。据公安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曹姓在全国的总人口约为730万,曹姓排名在全国的第27位。这在全国几百个姓氏中排名是十分靠前的。而追溯到曹姓起源,自姬姓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发源地在今山东菏泽一带。
据史载,我曹氏自中州南渡,世为江邑右姓。元末明初(1368年),子英公(子婴)为避兵灾,卜居繖墩,娶同里千户(相当于现在厅级)之女车氏为妻,育有三子。分居湖北(今梅园),湖南,湖西(今下村)。子英公为繖墩曹氏始祖。
自子英公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繖墩曹氏,涌现了众多的拔尖人物。从明代成化年间(1470年)四世祖曹忠入仕开始,便有五世祖曹宏,九世祖曹玑,十世祖曹禾等相继中举入仕为官。特别是清代曹毓英(十六世)尤为显赫,时任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等职。其余任知府、知县、通判、同知等官者不计其数。民间有“繖墩曹家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官”之说。
时至现代,更有中医大师曹颖甫,空气动力学家曹鹤荪,著名音乐指挥家曹鹏,国际知名书画家曹枫,著名作家曹宠,远洋航海学家曹会成,知名企业家曹明芳、曹克波父子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均出自繖墩曹氏。
由于工作和生活等因素,我繖墩曹氏迁徙外籍者甚多。根据现在掌握的数据,目前繖墩曹氏后裔分布地区跨江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河南、山东、辽宁、吉林、新疆、陕西、青海、台湾等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海外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地区。人数约近万人。
二、祠堂概况。
1、历史沿革。
清顺治12年(1656年)4月,曹氏八世祖曹成林、曹尚质,九世祖曹啓润、曹玮、曹玉瓒,十世祖曹宸坤、曹鸣凤、曹淑、曹暹,十一世祖曹应宸等二十人发起捐银壹佰俩,于当年12月购置湖西(今下村)徐秀峰房屋十五间作为祠堂,供奉先祖牌位,供后人祭祀,并购买仲良基地一亩七分七厘五毫作为祠堂用地。此为最早的曹家祠堂。
康熙19年(1680年)6月水灾,由于祠堂地区低洼,加上年久失修,终至屋塌祠毁。时十一世祖曹鄂与各曹家尊长共议移建祠堂。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地方,至康熙23年(1684年)8月,九世祖曹焘、曹璨等倡议移建至珊瑚院之西。曹鄂经办开建五楹于康熙24年(1685年)5月落成,十月奉主入祠。此时的曹氏宗祠规模只有五间房子。
康熙48年(1709年),族望曹绍彦等协谋拓基建正室二重,前为中门,后有饗堂。此时为二重五楹规模。
道光22年(1843年)十四世祖曹赓(字鼎亨)认为原祠堂不够宏大,便出资于祠后增建正室五楹为饗堂。至此,曹氏宗祠已完善为三重五楹格局。
光绪30年(1904年),曹倜(十七世祖)在祠旁增设繖湖私塾至1910年,后时开时停。民国28年(1939年),曹观澜(十八世祖)出资新建校舍十间辟为繖湖小学,并修复了珊瑚禅院,保护了历史遗址。至解放初期(1950年),曹氏宗祠已拥有房屋33间(1316㎡),土地百亩,集祠堂、学校、家庙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附当时地图)
繖墩曹氏宗祠,历代时有兴废,屡遭兵燹。幸有曹氏后人陆续修复,才得以保存完整。但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祠堂大部分设施均遭损毁,珍贵文物丢失殆尽。这是我曹氏的最大不幸。
1992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把曹氏宗祠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用政府拨款和曹家后裔集资结合的办法,对祠堂进行了数次修复。改变和恢复部分祠堂的原先功能。特别是2018年12月18日,江阴周庄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对祠堂功能的恢复力度更大。在文研会的主持和领导下,数百名曹氏后人自愿捐款,不花国家一分钱,于2019年9月26日(农历8月28日)在祠堂设立了始迁祖子英公的铜像。于2020年5月30日复原了原饗堂的功能,一至十六世祖宗神位供奉入祠。并对原祠所有装饰板制作的牌匾、抱联全部换成红木制作,使曹氏宗祠面貌焕然一新。
2、现有祠堂概况。
随着时代和体制的不断更新,曹氏宗祠的规模在不断变化中。土地变为国有集体所有,部分房屋归属村资,但仍在宗祠范围之内。现在的曹氏宗祠有三重三进房屋21间。
曹氏宗祠,依墩势建,坐北朝南,祠宇巍焕!祠前竖有扣马石。银杏桐柏,分植二旁,高耸挺拔。
头进高闸门槛,左右院梁雕琢双龙图案。中间一间为通道。飞檐斗拱,上悬红底金字“曹氏宗祠”红木匾额,此系二十世孙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曹昌武先生夫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张鹤龄女士手书。通道左侧为“历史名人馆”(筹划中),右侧为文化研究会办公室。
中楹前天井正中立有繖墩曹氏始祖子英公铜制座像一座,像子午稍偏东南向。座像自身高1.68米,宽1.18米,总高度为2.28米。像后有照壁,壁高2.58米,宽2.019米,边宽9.9厘米,采用印度红大理石装饰。照壁两侧有黑底金字对联一副“英公创繖墩千秋基业,祖德泽后裔万代兴旺”。对联为二十世孙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曹忠明题,张鹤龄教授书。
整个铜像及照壁设计均体现出曹氏族人不忘祖恩,奉公守法,脚踏实地,鸿运高照,事业发达,地久天长。
天井左右两旁墙上分刻有2003年和2020年修缮宗祠的功德碑,并陈列有江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关于宗祠的汉白青石碑记二座。
第二进为“宗厅”,正中屏门上写二米大“福”字,乃崇祯首辅周廷儒之父“周二痴子”手书。笔走龙蛇,出神入化。屏后建地台,飞檐戗角,描龙绣凤,宛如半座戏台。台屏上刻有书法家薛双甲手书“松风吹解带,明月照弹琴”屏联一对。
“宗厅”上悬三块匾额,中是清慈禧皇太后御笔赐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曹毓英(十六世)的蓝底金字“砥砺廉隅”;左悬“博学宏词”,清康熙年间曹禾(十世)之功名,系清内阁中书陈荣绍之墨宝;右悬“乐善好施”,是表彰曹倜(十七世)之母鲍氏坊裱额匾,系民国副大总统段祺瑞手书。
“宗厅”东西两侧,八字排开,山西道监察御史,山东道监察御史,博学宏词,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赐紫金城骑马,赏戴花翎,顺天府尹等十面头衔执事。八面肃静迴避牌竖立两旁。
“宗厅”左右两侧墙上分别挂有世界书画协会理事、国际文人画家总会院士、世界艺术名人研究会院士、中国书画名人研究会教授、曹氏二十世孙曹枫所作“梅花图”二幅;中国史记研究会所赠“开拓进取,发展经济”字画一幅;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周晓作的“吴中望族,名不虚传”书画一幅。中厅两侧抱柱挂有首届文研会装裱一新的由曹正平(十九世)撰写的“繖湖开望族,传廿四世,达官显贵辅两朝。谯国衍圣裔,历三千年,名宦乡贤遍九洲”红木抱联一对,而另一抱柱则挂有“肇迹自文昭源远流长,封藩由振铎瓜缔瓞昌”楹联一对。
整个宗厅布置庄严肃穆,文化氛围十分严谨。
第三进为飨堂,分列曹氏祖宗长生牌位。飨堂中厅为装裱一新的梯次神龛,四周用钢化玻璃隔断封闭,采用移动和固定结合结构。內供一至十六世列祖列宗神位九十八尊。其中一至六世祖为每位一个;七至十六世为每世一个牌位,上书“XX世列祖列宗”。中厅两旁及两侧均设神龛二千余个,留为曹氏后裔延生之用。
飨堂内挂匾额五块,中悬“吴中望族”,系曹宏(五世)孙婿明万历年间无锡状元,礼部尚书孙继皋题;左梁悬“進士”,系民国初大总统曹琨所书;右梁悬“乡榜”,系十九世孙曹正平书,二十一世孙曹健献;左右通梁悬“经魁”,“亚元”匾额。飨堂中厅双柱挂有红底金字“尊祖恩德深,荫庇佑后人”红木抱联一对,系二十世孙曹忠明题。
现二进中厅东三间,三进飨堂东三间共六间,是规划中的食堂兼会议室和现代名人馆。此计划正在筹划中。
3、曹氏文化研究会。
2018年11月6日,经十九世孙曹其忠,二十世孙曹忠兴、曹惠康,二十一世孙曹健等牵头,协议成立一组织,为我繖墩曹氏服务。后经二十世孙曹忠明,二十二世孙曹小农参与在曹健办公室共同举行会议,就成立组织一事达成共识,并进行了相应分工。并在11月23日,曹忠兴、曹祥生、曹国生、曹健、曹其忠、曹小农、曹忠明、曹龙法等一行数人专门去江南公司拜访企业家曹明芳(十九世),听取他对成立组织一事的意见。曹明芳董事长表示十分支持。
随后,组织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并于12月8日在崇德寺会议室举行了预备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成立大会于2018年12月18日上午在崇德寺会议室召开,数百名曹氏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出了会长、副会长、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并通过了组织章程,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首届曹氏文化研究的组织构成如下:
荣誉会长:曹明芳
名誉会长:曹忠兴、曹建华、曹金千、曹祥生、曹 鹏
曹 宠、曹 枫、曹凤清、曹祝芳、曹琪生
会 长:曹忠明
常务副会长:曹小农
副 会 长:曹克波、曹龙法、曹福祥、曹新华、曹富全
曹凤良、曹良忠、曹正兴、曹文卫(璜塘)
曹瑞洪、曹国生、曹建贤、曹徐良、曹汝忠
曹亚红、曹献国、曹凤明
秘 书 长:曹其忠
副秘书长:曹 健、曹 卓、曹金志
总联络员:曹惠康
理事多人(名单略)
曹氏文化研究会在互联网上开设有“江阴周庄繖墩曹氏网”,为海内外曹氏后裔服务,并规定每年清明节为祠堂“祭祖日”。
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领导、协调和管理曹氏宗祠的一切事务。并将对祠堂赋予新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相信,在文化研究会的主持领导和协调下,繖墩曹氏宗祠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曹氏后裔一定会发扬祖宗光荣美德,在服务社会的各条战线上发挥出更加耀眼和灿烂的光芒。
说明:繖墩曹氏宗祠曾在云亭大庄上建有支祠。支祠有二重七楹,现已被毁。(附云亭支祠原图)
2020年7月15日